学生在家门口就业
本报讯(记者 禹跃昆 特约通讯员 何水元 刘洪)“今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全部被当地幼儿园录用。”江西省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刘焦华近日对记者说。
刘校长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原来是因为学校几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现本地就业的持续引导,包括专场招聘、顶岗实习等全部向本地幼儿园倾斜。据统计,自2011年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以来,该校已经培养了近300名学生,有效缓解了当地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新余市职教中心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实现了本地学生本地就业,服务地方经济效果明显。
以招生为例,10年前,本地生源只有20%,现在这一数字达到了90%。本地生源的极大增加得益于招生工作策略的变化,一方面是大力推行初三分流措施,即提前进入当地初中三年级宣传职教中心的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招生的范围从原来的周边省份为主变成了以新余本地为主,这让职教发展更多惠及本地学生,也让本地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安排人生规划。
2012年,学校招生820人。2013年,学校开始大力推行初三分流工作后,全年招收全日制新生1278人,彻底扭转了前些年学校招生规模不大的问题。2014年、2015年、2016年,学校分别招收全日制新生1726人、1479人、1698人。今年春季分流,已预录学生760人。
如果说招生的增减是外在直接的变化,教育教学上的变革则是内涵上的质变。学校党委副书记黎宇告诉记者,学校通过新办本地特色专业、建立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教学上的变化,助推学校从更深层次上服务好本地经济。
新余是夏绣的发源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要想把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传统的“绣娘模式”似乎不能全部满足新形势需要了。因此,拥有系统规范办学优势的职教中心进入了新余市政府视野。
“学校今年新办夏绣专业,将激发新余年轻一代的刺绣兴趣,为传承夏绣传统文化、提升夏绣产品附加值奠定基础。”刘焦华胸有成竹,职教中心有责任、有决心成为这一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孵化机”。
放眼更广阔的领域,这个“人才孵化机”,不仅仅聚焦到新兴产业,还把目光紧紧锁定在传统产业升级上。
新余因钢立市,钢铁产业在新余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新余的钢铁产业最辉煌时占到工业产值的80%,以至于产业结构失衡、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如今,依托钢铁产业原材料优势和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该市积极推动钢铁产业向以汽车零部件和钢材应用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延伸。
据统计,学校近三年来,新办四个专业,其中3D打印技术、电子商务、夏绣专业等三个专业都是面向本地产业升级的。
学校助力经济发展,当地经济也在反哺学校的发展。“近三年,学校新进56名老师,其中30人来自新余本地企业。”教务处处长喻青勇介绍说,机械类专业共有57名老师,其中44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比例高达77%。
校企合作正呈现深度合作、深度交融的态势。学校先后组建了职教集团、参与了新材料等产业联盟,密切了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关系;在袁河经济开发区建立了政校企三方参与的校外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基地,服务园区机械加工技术企业;与多家公司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共同培养企业适用人才。安排学生到当地企业顶岗实习,解决企业临时用工问题。
除了学校在努力,新余市委市政府在整体上强力引导本地学生在本地就业创业。例如新余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800万元,对留在新余就业、用工、创业的学生和学校进行奖励。
据统计,2015年下半年本地就业率达到了42.47%,201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5.67%。
“就在几年前,我校的本地就业率可能还是个位数。”刘焦华说,江西是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大省,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容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